2022-05-02
抱石是什麼?上攀又是什麼?攀岩類型總整理

岩在台灣於近幾年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攀岩場館紛紛林立,在進攀岩場體驗過室內攀登之前,攀岩一直是很有距離感、常會讓人聯想為極限運動的一種運動,去年更因攀岩列入奧運的比賽項目中,激發了更多民眾的好奇心。這邊就由小編不系統化地介紹在攀岩圈常見的分類名稱、好讓各位略知一二,並了解箇中差異吧!
抱石(Bouldering):室內/室外
在室內,抱石現今在台灣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攀岩方式之一,除了一個人帶著攀岩鞋及粉袋就可以上牆攀登,不用像上攀或先鋒還需要準備確保器、吊帶以及主繩等,不少人更認為抱石是攀岩技術最純粹的展現。抱石路線遠比上攀及先鋒攀登的路線短,比起後者抱石更要求強度和爆發力。
在室外,抱石一樣是不需使用確保裝備的攀岩活動,僅需攀岩鞋與軟墊保護就可進行的攀登類型。一般抱石路線的垂直高度介於5~6米,比5~6米更高的高度通常稱作Highball bouldering,風險性極大。
(圖片來源:Planet-Mountain)
頂繩攀登(Top-Rope):室內/室外
頂繩攀登是初學攀岩者必學的確保及攀登方式;通過架設於上方的主繩,一端連接攀登者,另一端連接確保者;確保者隨著攀登者向上爬高,保持將主繩收緊,以確保攀登者的安全。目前臺灣大部分擁有頂繩攀登的場館,都已架設好主繩,攀登者不需要自備主繩。
在戶外,頂繩攀登是由有經驗者以先鋒攀登的方式或是高繞到上方,架設好固定點,主繩以倒V的方式掛在固定點勾環上,繩子的兩頭垂掛在下方,一方是確保者,一方是攀登者,攀登者往上攀爬,已學習過Top Rope的確保者順勢收繩。
(圖片來源:Vertical Hold)
速度攀登(Speed Climbing):室內
完全為比賽設計的攀岩種類:可以說是攀岩界的百米衝刺賽。每場比賽岩點都會鎖於固定位置,比賽會分為兩個賽道、兩位選手進行比賽,比賽鐘響後選手以全力衝刺至最高點拍打頂端計時感應器,速度較快者獲勝,往往一場速度賽會於十秒內比完。
(圖片來源:Perfect Descent)
先鋒攀登(Lead Climbing):室內/室外
先鋒攀登完美結合了抱石的動作豐富度與上攀的耐力考驗。先鋒攀登除了向上攀爬以外,由於上方無架設保護點,因此攀登者必須一路隨著攀爬的高度,同時自行將確保安全的主繩掛入牆面的快扣(支點)裡。
(圖片來源:Scarpa)
運動攀登(Sports Climbing):室內/室外
運動攀登是指已先於牆面打好錨栓(支點)。攀登過程中,攀登者只需將快扣與主繩掛入已打好的支點(目前大部分的室內運動攀登場館,也已經將快扣掛好於支點,攀登者僅需將主繩掛入即可)。運動攀登者可以專注在攀爬本身,以磨練攀登的動作、技巧、強度等。
傳統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室外
傳統攀登無事先於牆面打好的錨栓(支點),攀登者須自行背負岩械(保護支點),將其置放於牆面中的縫隙,並將確保安全的主繩掛入其中。攀登後可將保護支點清除,必須盡可能保留岩壁的原生型態。
單繩距或多繩距:室內/室外
單繩距是指,依據持有的裝備(主繩長度、快扣數量、下降方式等),可以完整地完成一趟攀登,並且順利下降。多繩距則是指,持有的裝備無法完整完成一趟攀登的距離,需要分成多段進行攀爬。
(圖片來源:10Adventures)
徒手攀登(Free soloing):室外
指在需使用確保裝備的路線上,不使用裝備就進行攀登,若一跌落輕則重傷重則身亡,風險性最高。在此領域較著名的攀登者是Alex Honnald,有興趣了解者可觀賞關於他的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
(圖片來源:Prime Video)
冰攀(Ice climbing):室內/室外
在結冰的瀑布或岩壁上,使用冰斧進行攀登的形式,目前在特定地區也有舉辦攀冰賽事。
(圖片來源:InsideTheGames)
深水無保護攀登(Deep water soloing):室外
通常在湖、河、海邊,攀登者在無確保的情況下進行攀登,若失敗則直接墜入水中。
(圖片來源:MasterClass)
 
下一篇我們會教大家認識不同的岩點類型還有各類型適合的抓握方式,對攀岩有興趣的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喔!
top